乐山大佛-凌云寺LingYunSi

凌云寺在凌云山顶,被凌云九峰环抱,寺宇辉煌。因是大佛所在,所以又叫大佛寺。凌云寺创建于唐代,据史料记载,早于大佛开凿之前,距...
详细介绍

凌云寺在凌云山顶,被凌云九峰环抱,寺宇辉煌。因是大佛所在,所以又叫大佛寺。凌云寺创建于唐代,据史料记载,早于大佛开凿之前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。唐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开凿佛像时,寺宇又有扩建。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:“会昌前,峰各有寺”。到了会昌四、五年间,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,下令灭佛,凌云山仅凌云寺得以“做工精妙”而保存。


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,明代进行了两次修复,明末又经兵燹,大部分被毁。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重新修建的。寺外两侧分列着四通石碑,记载了明清两代重修寺宇的过程。


凌云寺是由天王殿、大雄殿、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。匾额“淩云寺”三字,为清末著名书法家赵熙所题。天王殿正中塑像为金玉弥勒坐像,重33吨,所用汉白玉石采自名山之巅,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像,采用健陀罗风格建造。天王殿后为韦驮龛,供奉木雕帖金的护法神韦驮。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,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(法身、应身、报身)。两旁分列十八罗汉像,殿后为菩萨殿,正中塑净瓶观音像,两边分列文殊、普贤、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。藏经楼为民国时期所建,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产物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
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,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,于1930年新建。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,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。楼下新辟“海师堂”,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、章仇兼琼、韦皋的全身像,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。


凌云寺在凌云山上,九峰环抱,寺宇辉煌。因为是大佛所在,所以又称大佛寺。凌云寺创建于唐初,开元初年(约713年)开凿佛像,寺宇又有扩建。据《方舆胜 览》记载:“会昌前,峰各有寺”。但到会昌四、五年间,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,凌云山庙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。清代大诗人、大书画家张船山(问陶)在《嘉定舟中》云:“凌云西岸古嘉州,江水潺谖抱郭流。绿影一堆漂不去,推船三面看乌尤。”“平羌江水绿迢遥,梦冷峨眉雪未消。爱看汉嘉山万迭,一山奇处一停桡。”将乐山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,令人陶醉。


  • 凌云寺.png
  • 凌云寺.png

凌云寺在凌云山顶,被凌云九峰环抱,寺宇辉煌。因是大佛所在,所以又叫大佛寺。凌云寺创建于唐代,据史料记载,早于大佛开凿之前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。唐开元初年(公元713年)开凿佛像时,寺宇又有扩建。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:“会昌前,峰各有寺”。到了会昌四、五年间,由于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,下令灭佛,凌云山仅凌云寺得以“做工精妙”而保存。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,明代进行了两次修复,明末又经兵燹,大部分被毁。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重新修建的。寺外两侧分列着四通石碑,记载了明清两代重修寺宇的过程。凌云寺是由天王殿、大雄殿、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。匾额“淩云寺”三字,为清末著名书法......详细介绍>>

更多住宿

乐山大佛-凌云寺酒店预定

  • 暂无
更多游记

乐山大佛-凌云寺游记指南攻略